纪录片:世纪宋美龄全集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在民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有这么一个人,她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并且跨越三个世纪,活了106岁,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局,也影晌了两代美国人,多年来一直被美国人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她曾光芒四射,也曾黯然退场。在权利、财力、魅力的交织当中,她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但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女性,这个人就是宋美龄。
宋美龄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在上海大华饭店隆重迎娶宋美龄。这场世纪婚礼花费数百万,吸引了数不胜数的各界名流。当时的上海报纸评论称,这是中国近年来最光彩夺目的一场婚礼。
这桩婚姻让蒋介石成了孙中山和孔祥熙的连襟,成了大银行家宋子文的妹夫。蒋、孔、宋三大家族由此结成了牢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联盟。而通过手握党政军大权的夫君蒋介石,宋美龄也开始了她在中国政坛和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传奇人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让中国上下大为震惊,对宋美龄来说更是犹如晴天霹雳。宋美龄先请宋子文和曾经担任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唐纳德作为中间调停人,前往西安斡旋,并让他们带去了写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随后,宋美龄不顾众人劝阻,在唐纳德和宋子文的陪同下亲自前往西安营救自己的丈夫蒋介石。
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造船基地珍珠港。美国加入了太平洋战场,需要中国牵制日本,此时的宋美龄俨然成了蒋介石政府对外的超级宣传员。她通过报纸、杂志、电台广播和接见外国记者的机会大声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正视中国战局,支持中国对日抗战。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发表的20分钟演讲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会演讲之一。她是登上这个讲台的第一位平民、第二位女性。
1943年2月18日,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宋美龄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夫人的身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是宋美龄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她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权力的第一夫人,也是300年来一位令人赞叹的传奇女性。
对宋美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像一个巨大的画布,为她在东西半球挥毫泼墨提供了广阔空间。她代表饱受战争蹂躏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声疾呼,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也代表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接受了世人的敬仰和欢呼。这是她对中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也是她人生中的最高点。
宋庆龄和蒋介石早年经历了各种动荡局面,还有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从北伐统一中国,到抗日战争,再到后来的内战,与中国共产党兵戈相向。宋美龄始终陪伴丈夫蒋介石共进退,共患难。当年她和蒋介石的婚姻既是强强联手的政治婚姻,但同时也是一场爱恋角逐。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时,这对夫妻已经携手共度了22年的时光,这中间享尽了荣耀,也经历了危难与流亡,来到台湾后,在内外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他们终于开始了婚后最为安宁的一段温馨岁月。
宋美龄一直没有生育,对家庭里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和她投缘的人一直很关爱。说到这里,当然就得说说宋美龄和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的关系了。后母和继子之间,似乎天生就有些微妙,特别是在这样的权势之家。在公开场合出现时,宋美龄是雍容华贵的第一夫人,蒋经国总是非常恭敬地侍奉左右。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他和宋美龄将近半个世纪的夫妻缘分就此画上了句号。蒋介石过世后不久,宋美龄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她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偶尔外出参观外,很少公开露面。
199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时,宋美龄这位在二战时闻名全世界的反战人士应邀到美国国会接受致敬。二战期间,她的演说在美国国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可是,当蒋介石政权在大陆岌岌可危时,她在华盛顿特区却备受冷遇。如今,已经97岁高龄的她又回来了。
2003年10月24日,106岁高龄的宋美龄在纽约寓所于睡梦中去世。她临死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今天,有些人仍旧在深深地怀念她,有些人在指责她,年轻人也许早已忘记了她。宋美龄没有大声诉说,而是让所有的纷争、恩怨、悲喜、荣辱,归于沉默,归于苍茫的天地之间。
宋美龄走了,孤独地走了,这位乱世里的非凡女性就此走完了她荣耀而落寞的一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这样评价她:“宋美龄的魅力和人们对她的好奇丝毫没有因为她成为了历史人物而消减”宋美龄的一生和近代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在她晚年时,她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也拒绝写回忆录。在信奉基督教的她看来,凡事都在神的掌握之中,终有一天,一切都将水落石出。既然一切都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那我又何必写那些东西呢?
生在19世纪,见证20世纪,目睹21世纪的宋美龄,她一生的传奇和故事在过世之后划下了句点,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60年前,她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60年后,她是否还依旧光彩?
跨越三个世纪,她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
走进宋美龄,探秘她不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看此文用